
高校招生热点问题
更多>>- 中考400~450分能上哪所高中(佛山中
- 导读:导读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考400到450可以上哪所高中的知识。还会讲解...查看更多>>
- 女职高十大吃香专业(女职高十大吃香专业)
- 导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女子职业学校十大热门专业及对应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查看更多>>
- 中专毕业一年后想读大专怎么报名(中专如何
- 导读:这篇文章告诉你如何在中专毕业一年后报名大专,以及如何在中专报考相应的知...查看更多>>
- 中专选什么职业前程好(中专选择什么专业前
- 导读:今天和大家分享哪些职业前景对中学有利的知识,并解释哪些专业前景对中学好...查看更多>>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级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高校,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
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创建于1935年。她是广东近代海洋渔业教育的鼻祖。几经迁徙,她升级发展成为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具有39年历史的湛江农学院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大陆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 mdash& mdash湛江市校园总面积4892亩。现有湖光校区(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分别位于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滨大道5号。学校交通便利。湛江作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广东省副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航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交通体系发达。湖光校区距离高铁站仅12公里。学校靠海,树木常青,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学生学习成才的理想场所。招生面向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近3.2万人,独立学院2万多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4万多名。
学校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以建设海洋水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行业精英,服务国家海洋事业。
作为中国南方海洋高等教育重镇,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7年1月,原校长杨在揭开海洋大学校牌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非常需要这样一所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飞、李长春、张德江、汪洋都对海大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201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广东海洋大学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好一流学科和一流院校,努力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2018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湛江还有广东海洋大学等科技R&D力量,在海洋资源创新开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要用好这些重要的创新平台,把它们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为湛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原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欧广源、李容根、刘昆同志,现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同志,也担任校董事会主席。
学校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航海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歌曲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运动休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mdash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学科齐全。学校拥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三个一流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4个,硕士学位类别5个(共14个领域);77个本科专业。省级重点学科6个,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2个学科列为“攀登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3个学科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国家学科评估中分别被评为“B-”、“C+”和“B-”,在全国排名第6、9、24位,在广东排名第1、2、3位。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首批优秀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知名品牌2个,广东省重点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9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特色专业3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专任教师123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69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42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278人;双聘院士5名;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近四批高校已有123人入选“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目前已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4人入选广东省“启航计划”培养对象。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5个,省级名师5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名,广东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9名。
优秀的教研平台。学校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mdash& mdash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动物病原生物学与水产经济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mdash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3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海水生经济动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疾病控制重点实验室等2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7个;广东省合作教育平台;广东省五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首批广东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之一& mdash& mdash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拥有国家认可和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国家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有两个,分别是全国高校水生标本数量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和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
办学条件和设施齐全。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校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标准游泳池等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校舍总建筑面积77.9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7.5万册(含电子书),教学科研设备价值3.9亿元,固定资产价值约18.4亿元。有一个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建校83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近20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洪泽、中国四大鱼类人工养殖之父、中国珍珠大王谢绍和、全国“五 1”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吴松英、广州市市长文等。农业部南海渔业局原局长吴壮,全国知名海洋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水务集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祥峰,全国科技致富带头人、茂名市世和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深圳市第一批新生代企业家柯英峰,深圳中深建设集团董事长李周奎, 全国优秀边疆儿童金奖获得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刘胜。 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大多已成长为各领域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为我国海洋渔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425项,其中国家项目286项。科研经费达到7.4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获得授权专利590项。“利用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风味肽的调味基料和调味品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附壳珍珠、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和“贻贝有核珍珠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方法”项目获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HELIP& hellip。
服务社会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建立了空中无人机和海洋卫星遥感、海面船舶调查、海底信标和海底原位监测“三维一体”立体监测体系,并成功应用,为广东海洋环境变化监测、海洋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他主持制定了首次海水中多环芳烃测定国家标准,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提高了海洋有机污染防治能力。发展了人工生态珊瑚礁修复、红树林生态保护和滨海湿地修复、南方沿海大型海藻生态系统修复等海洋生态综合修复技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得到了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的充分肯定,并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深圳卫视、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开发了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南海渔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数字化和金枪鱼探捕的本地化。攻克沙锥鱼人工养殖的国际难题,实现国内外沙锥鱼人工养殖的产业化。培育的第一个国家农业新品种& mdash& mdash在两广示范推广的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攻克了“插核育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全国推广,使优质珍珠产出率提高20%以上,珍珠附加值提高50%以上,产生经济效益40多亿元。“华南对虾产业高效技术”等相关成果在南方省份推广面积2.2万公顷,产值116亿元,解决了近50万人就业,使湛江对虾在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香蕉、红江橙、海大菠萝蜜、毛海椒系列、火龙果等一大批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海大走出湛江,服务粤西,辐射华南,走向全国。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主持编制了《广东省海洋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广东省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2014 ~ 2020)》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积极参与支持湛江市政府成功获批“湛江国家水产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向农业部和外交部提供了30多份《南海渔业》内参报告,为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在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广东海洋大学展馆展示了该校服务国家海洋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受到时任广东省省长朱等领导的称赞。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省的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的良好合作关系。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开发海洋,科教引领。目前,学校正在全面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养社会人才,以更加执着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广纳高端人才,以更加开放、锐意进取的姿态推进国际化进程。
学校网站:http://www.gdou.edu.cn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电话:0759-2383182,传真:0759-2383279,电子邮件:zsb@gdou.edu.cn。
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
广东海洋大学部分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学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学3工商管理管理学4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5编辑出版学文学6美术学艺术学7通信工程工学8秘书学文学9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学10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学11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12汉语言文学文学13软件工程工学14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15日语文学16产品设计艺术学17海洋科学理学18交通运输工学19汉语国际教育文学20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21电子信息工程工学2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23英语文学24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25水产养殖学农学26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27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28园艺农学29动物科学农学30环境科学工学31财务管理管理学32工业设计工学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34制药工程工学广东海洋大学-校园一角
广东海洋大学教师介绍:
截至2020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061人,其中专任教师1464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70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35人。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339人;3名杰出院士;双聘院士1名;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近四批高校已有123人入选“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目前已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8人入选广东省“启航计划”培养对象。
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6个,省级名师7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名,广东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9名。
广东海洋大学-钟海楼阶梯
- 2023-03-15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2023-03-15 佛山市工会职业技术学校
- 2023-03-15 广东省佛山邮电技工学校
- 2023-03-15 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
- 2023-03-15 佛山市实验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