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热点问题
更多>>- 中考400~450分能上哪所高中(佛山中
- 导读:导读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考400到450可以上哪所高中的知识。还会讲解...查看更多>>
- 女职高十大吃香专业(女职高十大吃香专业)
- 导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女子职业学校十大热门专业及对应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查看更多>>
- 中专毕业一年后想读大专怎么报名(中专如何
- 导读:这篇文章告诉你如何在中专毕业一年后报名大专,以及如何在中专报考相应的知...查看更多>>
- 中专选什么职业前程好(中专选择什么专业前
- 导读:今天和大家分享哪些职业前景对中学有利的知识,并解释哪些专业前景对中学好...查看更多>>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在1924年成立的广东中医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1956年创建的。它是新中国早建立的四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它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领导,2000年移交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大学之一,也是唯一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省属高校。学校秉承“尊德包容、古为今用、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大学精神,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373人,其中专任教师384人,副高级教师458人。有以国医大师郭国伟、周岱翰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专家教授。全日制本科生11370人,专科生688人,博士生937人,硕士生3689人。现有16个二级学院,30个本科专业,横跨医、理、工、管、经、文、教七个学科。中医、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中医、中药、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中医、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1个中医学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个一级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为一级学科,其中广东省潘凤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视经典,加强临床实践”是我校本科教学鲜明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了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将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实行“系院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lsquo重视经典,加强临床实践& rsquo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特色培养模式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药)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承担“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的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在中医药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中国首批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培养质量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的科研工作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领衔的“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领导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系列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及其应用研究》入选2016年《中国中医重大理论继承与创新文集》。袁浩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方面,学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了国家“523”疟疾防治项目,在临床上证明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建设了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中医药转化医学国际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现代南方医学工程技术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1个。
该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我校研发的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新药被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列入2010年(第二版)和2015年(第三版)疟疾治疗指南。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作为“国礼”赠送给多个非洲国家。第四代青蒿素复方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获得国际专利保护,在32个国家注册商标,在24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我校宋建平教授研究团队在科摩罗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消除疟疾项目,有效遏制了当地疟疾疫情,实现了该国历史上首例疟疾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我校青蒿抗疟团队普及使用复方青蒿素消除传染源的创新方案纳入《恶性疟普及使用手册》,为全球加快疟疾防控做出了贡献。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医药强省建设。直属医院6所(含与政府共建2所),非直属医院30所。医院直属病床8000多张,年门诊量1200多万人次,年出院25万人次以上。附一院、附二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高峰计划”。一附院成为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和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是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数量多的医院之一。二附院门诊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同行第一,连续6年位居“全国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榜”第一,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三附院是广东省唯一的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非典时期,我校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抗非典专家组组长,倡导中医药早期干预,取得了突出的临床效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
学校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与省内外15个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农民精准脱贫,促进山区乡村振兴。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知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和胃止痛胶囊等系列中成药已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三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移合同资金达5000万元。全省已建立“南药”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0个,种植面积100多万亩。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塑造行业独特的人文环境。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首批高校国家二级博物馆。与附一院、附二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编撰出版的《大众中医丛书》、《岭南中医文库》等大型图书,广东省中医药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悬壶岭南》等大型纪录片,成为国家中医药文化领域的重点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从197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高级人才。目前在校国际及港澳台学生3000余人,其中学历生2300余人,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近年来,学校依托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项目”,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港澳高校开展师生交流项目72项。共有2045名港澳地区高校师生来校学习交流。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高校合作共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粤港澳防治免疫性疾病中医药联合实验室、防治肿瘤转化医学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在澳大利亚、瑞典、马拉维等地建立了5个国家海外中医药中心和5个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开展国际医学研究项目,包括: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合作开设“临床研究原理与实践”远程学习课程,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建立中草药联合研究中心, 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整理挖掘中医传统证据,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院开展免疫学研究,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约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 学校是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留学基金中国政府奖学金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是我省首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建设单位。学校积极为学校投入全球卫生治理,认真实施海外医疗援助。我校派出的第八批援助医疗队赴当地执行任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2医学影像学医学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4制药工程工学5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6生物医学工程工学7药学医学8应用心理学理学9康复治疗学医学10体育教育教育学11英语文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名医墙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介绍:
2014年,学校现有教职工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中医硕士2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3人,教育部学术(专业)教学委员会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449人,其中专任教师394人,副高级教师467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石碑
- 2023-03-15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2023-03-15 佛山市工会职业技术学校
- 2023-03-15 广东省佛山邮电技工学校
- 2023-03-15 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
- 2023-03-15 佛山市实验技工学校